
首页>外贸资讯>正文
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六个维度
腾道数据2021-04-13 12:24:45
从战略需求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
中部地区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沿边地区加快发展,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海关总署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海关支持措施。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各自贸易试验区海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海关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截至目前,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复制推广的5批、101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海关总署共创新监管制度52项,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推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0年第一季度
中部地区优先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沿边地区加快发展,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总体战略布局相一致。海关总署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海关支持措施。在海关总署的指导下,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要求,各自贸易试验区海关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海关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截至目前,国务院在全国部署复制推广的5批、101项改革试点经验中,海关总署共创新监管制度52项,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重点,推动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
2020年第一季度
2020 全国自贸试验区实现外贸进出口9640亿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5% 同比增长0.87%
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的六个维度
在全面梳理总结海关自贸试验区前期制度创新工作的基础上,海关总署研究制定了《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标准》,突出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六个维度。
此外,我们需要 01按照关检服务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突出新功能, 进行集成集约化制度创新
2018年,中央决定将原质检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和队伍划转海关总署。海关总署职能中增加了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商品检验等职责。海关需要加强监管,严守国门安全。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加快建立汇聚风险信息、统一分析研判、集中指挥处置的风险管理防控机制,监管时空由口岸通关向出入境全链条、宽领域拓展,监管方式由分业作业向整体集约化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坚决拒绝“洋垃圾”。走私象牙危害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货物、传染病、病虫害等,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凸显新功能,是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的新亮点。
海关制度创新。海关将按照关检业务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进行一体化、集约化的制度创新。
02对标对表新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抬高标准检验运用国际自贸区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制度创新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各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都提出了对标国际的要求。以上海为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中,提出“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2.0版提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3.0版提出“与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对标”,4.0版提出“与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对标”。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海关将在通关模式、监管服务、通关时间、简政放权等方面与国际公认最具竞争力的自贸区对标,借鉴成功经验,努力实现g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03打造新平台,发挥综合作用
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与自贸试验区平台叠加,开展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的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是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带动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火车头带动作用和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发挥两区叠加的平台优势,着力抓好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将搭建新平台作为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载体,海关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开展以货物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对自贸试验区内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要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制度创新。
04服务新业态适应外贸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开展与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货物、服务、资本和技术跨境流动、新型贸易不断增长
随着业态的出现,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构。同时,为了满足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多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和se
Rvices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叠加技术创新应用、现有产业和领域衍生的新环节、新链条、新形态,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保税+文化创意、期货保税交割、保税飞机融资租赁、生物医药保税研发、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等新业态在自贸试验区蓬勃发展。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服务新业态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对象。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将适应外贸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与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05应用新技术适应智慧海关建设要求,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制度创新,提高海关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有效监管能力
世界各地风俗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标准框架、21世纪海关等国际海关标准和工具逐步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海关管理工作。海关
总局提出智慧海关建设。使用 海关新一代业务改革持续推进和关检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加强,5G、无人机、机器人、北斗卫星等成熟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先进装备与海关监管场景逐步有机融合。在自贸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手段。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将不断借用先进技术,提升海关精准、智能、有效监管能力。
06防控新风险根据职责更多监管范围更广监管链条更长的海关监管工作实际,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严守国防防线的制度创新
随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入推进,出入境领域的各类风险也在增加。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关守卫国门的安全保障有了更高要求,广大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海关公正执法、高效服务有了更高期待。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防控新风险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底
行。海关总署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强化监管意识,创新监管手段。
提升监管效能,在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国家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实现可管、可公开、高效、低成本。目前,各自贸易试验区海关正按照上述六个维度积极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工作。据统计,2020年以来,经海关总署备案核准的创新举措已达32项。
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的六个维度
在全面梳理总结海关自贸试验区前期制度创新工作的基础上,海关总署研究制定了《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标准》,突出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六个维度。
此外,我们需要 01按照关检服务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突出新功能, 进行集成集约化制度创新
2018年,中央决定将原质检总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职能和队伍划转海关总署。海关总署职能中增加了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商品检验等职责。海关需要加强监管,严守国门安全。以风险管理为主线,加快建立汇聚风险信息、统一分析研判、集中指挥处置的风险管理防控机制,监管时空由口岸通关向出入境全链条、宽领域拓展,监管方式由分业作业向整体集约化作业转变,进一步提升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坚决拒绝“洋垃圾”。走私象牙危害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货物、传染病、病虫害等,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凸显新功能,是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的新亮点。
海关制度创新。海关将按照关检业务全面深度融合的要求,进行一体化、集约化的制度创新。
02对标对表新规则和国际贸易规则抬高标准检验运用国际自贸区高水平经贸规则的制度创新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点之一,各自自贸试验区的总体方案都提出了对标国际的要求。以上海为例,在上海自贸试验区1.0版中,提出“率先建立符合国际化法治化要求的跨境投资贸易规则体系,使试验区成为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2.0版提出“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3.0版提出“与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对标”,4.0版提出“与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贸区对标”。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海关将在通关模式、监管服务、通关时间、简政放权等方面与国际公认最具竞争力的自贸区对标,借鉴成功经验,努力实现g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03打造新平台,发挥综合作用
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与自贸试验区平台叠加,开展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的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是推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带动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火车头带动作用和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发挥两区叠加的平台优势,着力抓好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将搭建新平台作为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载体,海关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开展以货物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对自贸试验区内的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要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进行制度创新。
04服务新业态适应外贸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开展与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货物、服务、资本和技术跨境流动、新型贸易不断增长
随着业态的出现,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构。同时,为了满足我国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多样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和se
Rvices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功能,叠加技术创新应用、现有产业和领域衍生的新环节、新链条、新形态,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保税+文化创意、期货保税交割、保税飞机融资租赁、生物医药保税研发、集成电路产业链保税等新业态在自贸试验区蓬勃发展。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服务新业态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对象。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将适应外贸领域新业态发展需要,大力开展与服务贸易开放发展相适应的海关监管制度创新。
05应用新技术适应智慧海关建设要求,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制度创新,提高海关精准监管智能监管有效监管能力
世界各地风俗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贸易安全与便利化标准框架、21世纪海关等国际海关标准和工具逐步实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影响和改变着海关管理工作。海关
总局提出智慧海关建设。使用 海关新一代业务改革持续推进和关检业务深度融合不断加强,5G、无人机、机器人、北斗卫星等成熟先进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应用,先进装备与海关监管场景逐步有机融合。在自贸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主要手段。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将不断借用先进技术,提升海关精准、智能、有效监管能力。
06防控新风险根据职责更多监管范围更广监管链条更长的海关监管工作实际,加强监管优化服务,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严守国防防线的制度创新
随着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深入推进,出入境领域的各类风险也在增加。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关守卫国门的安全保障有了更高要求,广大进出口企业和社会各界对海关公正执法、高效服务有了更高期待。在自贸试验区监管制度创新领域,防控新风险将是海关制度创新的底
行。海关总署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强化监管意识,创新监管手段。
提升监管效能,在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国家生物安全、食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实现可管、可公开、高效、低成本。目前,各自贸易试验区海关正按照上述六个维度积极开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工作。据统计,2020年以来,经海关总署备案核准的创新举措已达32项。